首页 > 佛骨舍利 > 正文

七法善法经
时间:2018-06-14 15:41:57  来源:佛教交流网

七法善法经

有一段时间,佛陀云游于舍卫国,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有一天,比丘们聚在一起,聆听佛陀的讲经说法。IHe

当时,佛陀对比丘们说:比丘们啊!我今天给大家所宣说的是七法善法。如果你们中间有哪位能够成就七法善法的话,那么,他对于贤圣之道,就能得到欢喜与安乐,从而会彻底地断尽烦恼,离苦得乐。fIHe

比丘们回答道:世尊!我们当会认真地听您宣说,认真地了知七法善法的真正义理。IHe

佛陀对比丘们说:七法即:知法、知义、知时、知节、知己、知众,知人胜如。IHe

比丘们!首先,你们要了解,什么叫知法?知法是七法善法中的*一法。而知法的内容又细分为十二种,也就是十二部经的总称。这十二部经分别指的是:正经、歌咏、记说、偈咃、因缘、撰录、本起、此说、生处、广解、未曾有法及说是义。如果不能够懂得这十二部经,这比丘就属于不知道法义的那一类。如果说比丘知道这十二部经,就属于善知法的这一类。IHe

知义是指佛弟子对佛陀所说的各种法、各种经典、各种戒律都烂熟于胸,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如果不能够做到这样,就不能称之为知义。 IHe

什么叫知时呢?指的是比丘对什么时候修习基本功、什么时候更上一层楼、什么时候修习舍离相等修行的次第和方法如实了知,就是知时的表现。如果不能够掌握这些,就不能够称之为知时。IHe

什么是知节呢?指的是比丘们无论是在喝水、还是在进食,或者是在行住坐卧言谈举止都能够去处惛沉而已正确的智慧安住当下,这就是知节的表现。如果不能够,就不属于知节。IHe

什么是知己呢?指的是比丘对自心所具备的信仰是否坚定,戒律受持情况、佛法接受程度、布施修持程度、智慧、辩才、教理以及所掌握的所有是否能够如理如法运用都如实了知。这就是知己的义理。如果不能够如实了知,就不属于知己。 IHe

什么是知众呢?指的是比丘能够分清整个社会阶层的人民特征,如实了知统治阶级、在家的婆罗门徒众、在家的佛弟子和出家的佛弟子。也知道在他们之间如何相处,能够分清他们的根器和善根深厚程度以便弘扬佛法,或者是保持沉默。这就是知众的表现。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些,就不属于知众的表现。IHe

什么是知人胜如呢?指的是比丘深知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有信仰的,一种是没有信仰的。有信仰的,就称之为优胜者;无信仰的就称之为卑劣者。有信仰的人,也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常去拜见出家人,去请教一些义理;而另一种是极少去寺院和出家人那里。前者称为之为优胜者,后者就属于卑劣者。拜见出家人的也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去出家人那里,对出家比丘很是恭敬尊重,另一种则不是。对比丘尊重礼敬的人就属于优胜者,不能够给予尊重的人就属于卑劣者。礼敬出家人的也有两种人,一种是向出家人请教经法的,一种人是随意看看的。而这两种人,前者属于优胜者,后者属于卑劣者。就算是请教经法的人也分两种。一种是专心致志洗耳恭听比丘的讲解。另一种是心猿意马,表面上十分虔诚,却不能够聚精会神听讲的人。而这两种人,前者属于优胜者,后者属于卑劣者。就算是一心一意听闻比丘讲经说法的人也分两种,一种人听了之后生欢喜心依教奉行,一种人却听归听,作归作,不能够信受奉行。而这两种人,前者属于优胜者,后者属于卑劣者。就算是能够依教奉行的人也分两种,一种人能够悉心观察其中之义,用心体会与揣摩;而另一种则是听了虽老实去做,却不能够用心体悟观察,因此,他们的层次也就停留在听闻与实施的层面,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这两种人,前者属于优胜者,后者属于卑劣者。就算是听闻佛法也能深度观察义理的人也分两种,一种人掌握其法义,随顺法义去修行,另外一种人却不能够做到如此。而这两种人,前者属于优胜者,后者属于卑劣者。IHe

就算是深知法义且如法修行的人也分两种,一种人不光是利益到自己,也利益到他人乃至于更多的有情众生。这种人能够以慈悲之心为天上人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谋取利益,谋求安隐快乐。另外一种人却不能够做到这些。这种人不光是无法利益到自己,更谈不上为其他人带来利益了。比较而言,*一种人是世间很为尊贵的人了。就好比因牛而有乳,有乳就可以提炼出酪,有酪则有生酥,有生酥就会有熟酥,有熟酥就会有酥精。而酥精就是在五味当中很好的,很为精妙的。如果修行人能够不但利益自己,也同时以慈悲之心为天上人间所有有情带来利益,这类人就是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很为尊贵的。IHe

佛陀开示完毕,比丘们皆大欢喜,信受奉行。IHe

上一篇:把自己当看客
下一篇:婆持加遇佛除重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