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理故事 > 正文


时间:2018-06-14 15:33:09  来源:佛教交流网

慧的总说:现在,这比丘完满了修定,并由神通而证得了禅定的功德。既已修习完成,在解释持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偈中于心的名目下,定的一切行相。此后,他即应修慧。Z2H

Z2H

然而,那慧在偈中却说得这样简单,认识尚且不易,何况修习?是故为了详示修法,先提出这些问题:Z2H

一、什么是慧?二、什么是慧的语义?三、什么是慧的相、味、现起、足处?四、慧有几种?五、当如何修习?六、什么是修慧的功德?Z2H

Z2H

解答如下:一、什么是慧?慧有多种多样。如果一开头,便去说明一切来作详细的解答,不但不能达到其说明的目的,反使更陷于混乱。为了这种关系,所以我在这里只说,与善心相应的观智为慧。Z2H

二、什么是慧的语义?以了知之义为慧。这了知是什么?是与想知和识知的行相,有别的各种知。即想、识、慧,虽然都是以知为特性;Z2H

Z2H

可是,想──只能想知所缘是青是黄,不可能通达是无常是苦是无我的特相;Z2H

Z2H

识──既知所缘是青是黄,亦得通达特相,但不可能努力获得道智的现前;Z2H

Z2H

慧──则既知前述的所缘,亦得通达特相,并能努力获得道的现前。Z2H

例如一位天真的小孩,一位乡村的人,一位银行家。当三人看见一堆放在柜台上的货币,那天真的小孩,只知道货币的色彩长短方圆,却不知它是人们认为可以利用受用的价值;Z2H

Z2H

那乡村的人,既知色彩等状,亦知它是人们认为可以利用受用的价值,但不知是真是假及半真半假的差别;Z2H

Z2H

那银行家,则知一切行相,因为他知道,所以无论看货币的色,闻其敲打之声,嗅其气,尝其味,及以手拿其轻重,都能知道;并且晓得那是在某村某市某城,或在某山某河岸及由某某造币师所铸造。Z2H

由这个例子,当知想、识、慧的区别。如是,因为想,只知于所缘所表现的青等的行相,所以如天真的小孩所看见的货币。Z2H

Z2H

因为识,既知青等的所缘的行相,亦得通达特相,所以如乡村的人所看见的货币。Z2H

Z2H

因为慧,既知青等的所缘的行相及通达特相之后,更能获得道的现前,所以如银行家所看见的货币。Z2H

Z2H

是故,当知与想知及识知的行相有别的各种知,是这里的了知。有关于此,所以说:以了知之义为慧。Z2H

Z2H

有想与识之处,不一定会有此慧的存在。可是有慧存在时,则不和想及识分别;Z2H

Z2H

因为它们那样微细难见,实在不得作这样的分别:这是想,这是识,这是慧,所以尊者那先说:大王,世尊曾为难为之事。Z2H

Z2H

尊师那先,什么是世尊为所难为之事?Z2H

Z2H

大王,世尊曾为难为之事,即他对于一所缘而起的非色的心与心所法,作这样的分别说:这是触,这是受,这是想,这是思,这是心。Z2H

三、什么是慧的相、作用、现起、近因?这慧,以通达诸法的自性为特相;以摧破覆蔽诸法自性的痴暗为作用;以无痴为现起;因为这样说有定之人而得如实知见,所以定力是慧的近因。Z2H

四、慧有几种?一、先以通达诸法自性的相为一种。二、以世间慧与出世间慧为二种,以有漏及无漏慧为二种。以名与色的差别观,以喜俱及舍俱,以见地及修地为二种。Z2H

三、以闻、思、修所成慧,为三种。以小、大、无量的所缘;以善的入来,恶的离去及方便的善巧;以内住等为三种。Z2H

四、依于四圣谛的智为四种;依四无碍解智为四种。Z2H

*一种分类的意义,是明了的。于第二种分类中:一、世间慧与出世间慧:与世间的八圣道相应的慧,为世间慧。Z2H

Z2H

与出世间的八圣道相应的慧,为出世间慧。Z2H

二、有漏慧、无漏慧:以有诸漏为所缘(目标)的慧,为有漏慧。没有这些所缘的慧,为无漏慧。Z2H

Z2H

它们的意义,也是世间、出世间慧。也可以同样的说:与漏相应的慧为有漏慧,与漏不相应的慧为无漏慧。Z2H

三、名差别慧、色差别慧:欲修毗婆舍那(观禅)的人,依于四种非色蕴差别的慧,为名差别慧。Z2H

Z2H

依于色蕴的差别的慧,为色差别慧。如是,依于名法与色法差别的慧,有二种。Z2H

四、喜俱慧、舍俱慧:于欲界的二种善心,八善心中的喜俱智相应无行,及喜俱智相应有行中的慧,是喜俱慧。Z2H

Z2H

于五禅中的前四种禅心,十六道心中的慧,是喜俱慧。Z2H

Z2H

于欲界的二种善心,八善心中的舍俱智相应无行,及舍俱智相应有行中的慧,是舍俱慧。于第五禅的四道心中的慧,是舍俱慧。Z2H

五、见地慧、修地慧:须陀洹道智的慧,为见地慧。斯陀含道智、阿那含道智、阿罗汉道智的慧,为修地慧。Z2H

于三法中:一、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听闻他教,而获得的慧──因为由所闻而成,所以是闻所成慧。Z2H

Z2H

不听闻他教,而获得的慧──因为是由于自己的思惟而成,所以是思所成慧。Z2H

Z2H

无论依那一种修习,而证悟安止定(禅那)的慧,是修所成慧。Z2H

Z2H

即如这样说:什么是思所成慧,即于从事修行的事业之时,或于从事工巧(技术)之时,或于从事修行的学术之时的业自性慧,或谛随顺慧: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Z2H

Z2H

等这样的随顺忍、见、意欲、觉慧、见解、法虑忍(都是慧的别名)不听闻他教而获得,故名为思所成慧。乃至听闻他教而获得,故名为闻所成慧。入禅定者的一切慧,都是修所成慧。Z2H

二、小所缘慧、大所缘慧、无量所缘慧:所缘,即是目标或对象。缘于欲界法,而生起的慧,为小所缘慧。Z2H

Z2H

缘于色界法、无色界法,而生起的慧,为大所缘慧。这两种观察的目标,是世间的毗婆舍那(观禅)。Z2H

Z2H

缘于涅槃,而生起的慧,为无量所缘慧。这是出世间的毗婆舍那,因为涅槃是其目标。Z2H

三、入来善巧慧、离去善巧慧、方便善巧慧:入来,是增长的意思。因为断其不利的及生起有利的,所以有两方面。Z2H

Z2H

有那样的善巧,是入来善巧。即世尊所说:什么是入来善巧?于此等诸法作意者,未生的诸不善法令不生,已生的诸不善法令断。Z2H

Z2H

或于此等诸法作意者,未生的诸善法令生,已生的诸善法使其增长、广大,增修而达圆满。Z2H

Z2H

在这里面的慧、了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是名入来善巧。因此,入来是增长之意。其善巧,即是入来善巧慧。Z2H

Z2H

其次,离去是不增长的意思,那也有两方面:即断其有利的及生起不利的。若其不如理地,如此作意,则诸不善法将会生起。有那样的善巧,是离去善巧。Z2H

Z2H

即如世尊所说:这里什么是离去善巧?于此等诸法作意者,未生的诸善法不生等等。Z2H

Z2H

其次,在一切处,于诸法成因的方便中,所即刻而起、即座而生的善巧,为方便善巧。Z2H

Z2H

即世尊所说:一切处的方便慧,为方便善巧。如是,依入来、离去、方便善巧,为三种慧。Z2H

四、内住慧、外住慧、内外住慧:取自己的五蕴,来勤修观禅的观智,是内住慧。Z2H

Z2H

取别人的五蕴,或取与生命无关的外色(物质),来勤修观禅的观智,是外住慧。Z2H

Z2H

取这内、外二者,来勤修观禅的观智,是内外住慧。Z2H

在慧的四法分类中:一、四圣谛智:缘取苦谛,而生起的智慧,为苦智。Z2H

缘取苦集谛,而生起的智慧,为苦集智。缘取苦灭谛,而生起的智慧,为苦灭智。Z2H

Z2H

缘取苦灭道谛,而生起的智慧,为苦灭道智。如是,依于四圣谛智,而有四种慧。Z2H

二、四无碍解智:四无碍解,即是于义等,来区别的四种智慧。Z2H

Z2H

即如世尊这样说:对于义的智,为义无碍解。对于法的智,为法无碍解。对于法的词的智,为词无碍解。对于诸智的智,为辩无碍解。Z2H

Z2H

这里的义,略说与因的果是同义语。因为因的果,是从于因而得到达,故名为义。Z2H

Z2H

若区别的说,当知任何从缘所生的缘法,所说之义,果报,涅槃,唯作等的五法为义。那观察于义者之区别、于义的智,为义无碍解。Z2H

Z2H

法,略说与缘是同义语。因为缘,能处置、能起、或使得达种种效果,故名为法。Z2H

Z2H

若区别的说,当知任何生果及它的因,圣道,说的善,不善等的五法,为法。那观察于法者之区别、于法的智,为法无碍解。Z2H

Z2H

这意义,在阿毗达摩中曾以这样的方法,显示其分别:于苦的智,是义无碍解。于苦集的智,是法无碍解。Z2H

Z2H

于苦灭的智,是义无碍解。于苦灭道的智,是法无碍解。于因的智,是法无碍解。于因之果的智,是义无碍解。Z2H

Z2H

在于彼等已生、已成、已发生、已起、已生起、已现前的诸法中的智,是义无碍解。Z2H

Z2H

从彼等诸法,而此等诸法已生、已成、已发生、已起、已现前,于那彼等诸法中的智,是法无碍解。Z2H

Z2H

于老、死的智,是义无碍解。于老、死的集的智,是法无碍解乃至于行灭的智,是义无碍解。于行灭之道的智,是法无碍解Z2H

兹有比丘知法──修多罗,祗夜乃至毗陀罗──是名法无碍解。对于所说之法的义,他知解这是所说之法的义,是名义无碍解Z2H

Z2H

什么诸法是善?在欲界善心生起之时乃至此等诸法是善。于此等诸法的智,是法无碍解。于彼等异熟的智,是义无碍解等。Z2H

Z2H

在法的词的智一句中:即在于此义和法中的自性词(自然的文法),不变的用语,在用它来叙说及讲述的时候,听到那所叙所说及所讲的;Z2H

Z2H

能于被称为法的词的自性词──摩竭陀语,一切有情的根本语──作如是区别这是自性词,这是非自性词的智,是词无碍解;Z2H

Z2H

即是说,获得词无碍解的人,听到派素(触),唯达难(受)等语,知道这是自性词;Z2H

Z2H

在听到派沙,唯达那(派素是阳性词,唯达难是阴性词。派沙,是把阳性词误作阴性词,唯达那,是把阴性词误作阳性词。这里是举它们作为非自性词的例子)等语,知道这是非自性词。Z2H

Z2H

于诸智中的智,即以智慧为所缘,而观察者的以智为所缘的慧;或于义、法、词三无碍解中,依它们的所缘之境及作用等的详细方法的智,是辩无碍解的意义。Z2H

Z2H

此等四无碍解,分为有学及无学二处。此中,上首弟子及八十大声闻的无碍解智,是属于无学地的区域;Z2H

Z2H

如阿难长老,质多居士,昙弥迦优婆塞,优婆离居士,久寿多罗优婆夷等的无碍解智,则是属于有学地的区域。Z2H

Z2H

如是区分是依于证、教、闻、问、宿行,这五种行相而得明净的。Z2H

这里的证,是证得阿罗汉果。Z2H

Z2H

教,是研究佛语。闻,是恭求闻法。问,是抉择圣典及义疏中的难句和义句的议论。Z2H

Z2H

宿行,曾于过去诸佛的教内往复勤修,直至随顺智、种姓智附近,以及为毗婆舍那(观禅)的修行。Z2H

义注说:宿行博学与方言,圣教遍问与证得,亲近良师及善友,是为无碍解之缘。Z2H

Z2H

此中:宿行如前述。博学,是精通各种学问和工巧(艺术)。方言,即精通一百零一种地方的语言,特别是善巧于摩竭陀语。Z2H

Z2H

圣教,至少亦得研究譬喻品。义注解说是《法句》的双要品,或《中部》根本五十经中的双要品。Z2H

Z2H

遍问,甚至为抉择一偈之义而问。证得,是证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Z2H

Z2H

良师,即亲近多闻智慧的诸师。善友,即获得那样多闻智慧的朋友。Z2H

Z2H

这里,诸佛与辟支佛是依于宿行及证得,而成就四无碍解的。诸声闻,则依此等一切的原因而得无碍解智。Z2H

得四无碍解,不需要修习特殊的业处。但诸有学圣者,在证得有学果的解脱之后;诸无学在证得无学果的解脱之后,而获得无碍解智。Z2H

犹如诸佛的十力,唯证佛果而成就相似;诸圣者的无碍解,唯证圣果而得成就。有关于这样的无碍解,所以说依四无碍解,而有四种慧。Z2H

摘自《清净道论》Z2H

Z2H

上一篇:三十六法施女
下一篇:贤愚经金财因缘品第九

延伸阅读